塑石假山从叠(此处理解为堆叠构造的基础和骨架)到挂(挂浆及后续处理)的具体流程,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基础与骨架制作
设计图纸与模型制作:
依据图纸及效果图进行深化设计,并制作假山模型。
根据模型运用数字扫描技术,制作施工图(结构图、各立面图、平面图),确保施工过程尺寸比例准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
定点放样与基础工程:
对塑石假山进行定点定位,采用网格法在现场确定山体的外轮廓线及水平点,沿轮廓线放出基础的挖土线。
进行基础结构浇筑,同时埋好钢材主骨架的预埋铁件和型钢骨架。
主骨架与次骨架安装:
主骨架采用镀锌钢材,作为结构主受力部分,根据山体造型的体量大小和高低要求,逐根焊接,形成稳固的支撑结构。
次骨架也采用镀锌钢材,作为主骨架与山皮间的连接,要求Z大间距在1米以内,确保山体牢固支撑在主结构上。
二、堆叠构造与细节处理
钢筋网绑扎:
采用Φ6圆钢,间距150x150,焊接于结构骨架上,并进行防腐处理。
在钢筋网格表面绑扎钢网前,依照钢筋网格的高低起伏逐块绑扎固定。
钢网片绑扎:
采用孔径5x5镀锌钢网绑扎于钢筋网上,同样依照钢筋网格的高低起伏逐块绑扎固定。
三、挂浆与表面处理
挂浆打底:
挂浆用1:2水泥砂浆加入适量纤维性附料及建筑胶水,以增加山石表面抗拉强度和砂浆的粘韧性。
山体外挑部位的底部挂浆,应在钢网上面铺挂,砂浆应挂满整个网面。
打底挂浆施工后进行浇水养护。
山体纹理粗造型:
根据模型及图纸的要求及整体塑石假山风格,对山体中的山脉、峰峦、洞穴、溪流、断层、壁顶、石纹等外部轮廓进行初步造型制作。
山石纹理细部处理:
按照山体的初步造型和表面造皱,对峰峦、山涧、洞穴、溪流、断层、石矶、石质、纹理用切、凿、塑等方法进行细部造型处理。
反复远近、正侧观察,边塑造边使山体各部位达到自然山石的质感效果和天然景观的艺术效果。
四、着色与保护
山体着色:
山体着色前应保证山体干燥并清理表面。
先喷涂抗碱底漆,再依照要求基调颜色选用耐候型户外专用色浆及外墙乳胶漆调色。
多次多层喷涂润色,以达到艺术效果要求,Z后喷涂保护剂。
细节处理与保护:
对预留的植物栽种槽和水口管线进行细节处理,确保与假山整体景观相协调。
对假山进行必要的保护处理,如喷涂防水剂、防腐蚀剂等,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塑石假山从叠到挂的具体流程包括基础与骨架制作、堆叠构造与细节处理、挂浆与表面处理以及着色与保护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和施工,以确保Z终呈现出的假山景观既美观又稳固。